Solar System

Welcome to Mars. More functions to be continued. Please contact 358528533@qq.com for further communication.


  • 首页

  • 归档

新社养成异闻录(三)

发表于 2017-03-21

絕望は希望よりも美しい

絕望比希望還要美麗

原本打算6点50起来的,按掉闹钟后把手机拿到床上,又钻进被窝小睡一会。

最近几天总是习惯性地赖床,好像重新回到去年12月的时候,好像是抗拒起床逃避一天的开始。

实验室来了好几个新人,确实也就没本科生坐的位置。这倒更好了,他心想,多了一分自由,没实验的话就不用傻坐在office里指不定什么时候还得被拉去打下手干苦力。

原本以为完成一大半的毕设因为助理导师的一时兴起进度缩减为完成三分之一(或者更少)。发现结果明显还算成功的时候眼里竟然莫名冒出泪水。真是苦啊。这大概是传说中的干成一件大事后的喜悦感吧。

昨天听说有个知己考研复试差了2分,想起当年几乎是同样境况的高考失利,如今重演真叫人唏嘘。想去问问他今后的打算,但也因为害怕自己的关心成为别人的负担成为打扰便也作罢。就像电影里混得不好的都不想参加同学会,还有害怕逢年过节走亲访友。

也看到另一个朋友成功考取研究生,想表示衷心的祝福。还有个朋友今天正奔赴在复试的路上,希望有好运。

一个同学说自己去做管培生了,待遇不是很好。大概五千每个月。他感慨,五千还算不错了啊。看,这心态的转变真是叫人心酸。好像和当年的豪情壮志完全不同了啊。二十一岁的那股生猛劲难道这么快就被消磨殆尽了?王小波表示很生气吧。

有好些事开始感受到艰难,曾经想要成为的样子好像没有达成。困惑迷茫,痛苦挣扎,不甘心的时候就是在进步,痛苦的时候就是在成长。

在咖啡店里喝着黑米奶茶吃着梅干菜肉烧饼,突然听到响起苏打绿小情歌的旋律,心里仿佛就开出了花来。

啊,好难啊。他想着,如果人生有可以重新再来的按钮,或许会去按吧。至少会想重新念一个大学。

可惜,人生的悲剧性就在于时间不可逆流。而有些事每个人终究只有一次机会,或者不会孤注一掷放弃当下从头再来。

经历过的都是自己的,是苦难也是财富。

哭过之后要变tougher哦。

伪小清新音乐人·陈绮贞/张悬

发表于 2017-03-19

取题目的时候想了想,应该给今天要写的几个台湾音乐人怎么样的修饰词,温柔又刚烈的,独立而自我的,清新脱俗却也暗黑深刻的。最后决定说用“伪小清新”来概括之。

台湾这座小岛在蛮多时候被看作“小清新”的发源地和聚集处,它所孕育出来的一些独立唱作音乐人身上似乎天然带着那种气息,带着海水的碧蓝、海风的潇洒以及海浪的不羁。

刚听说这些人的时候,正是以“小清新”为代表而为大多数人所知。再后来,去听更多他们的歌的时候,就会渐渐发现,“小清新”只是他们全部作品的一小部分而已,有更多才华是被藏在那些没有被大众熟知的歌曲里——其实这样蛮好,防止烂大街。

旅行的意义

机智的人已经知道我要说谁了。对啦就是陈老师陈绮贞阿姨——虽然依然唱着娃娃音的歌曲,但人家真的已经四十多岁了啦。这是听的第一首她的歌,大概是在高中音乐课考试上一个同样带点娃娃音的女生唱了这首歌后去找来原唱听。

后来有去学吉他的想法多半原因也是这首歌。因为这首歌的前奏的吉他旋律就很抓耳了啊,就像真的坐上去旅行的火车,那种绿皮火车,长长的铁轨,一节节车厢,蓝天白云,诗与远方。(噗哈哈哈

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你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分心/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这首歌确实可以算作“小清新”的代表,可能也能算民谣届的一股清流了。但是,陈老师也有暗黑和丧的一面。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过她全部的歌,只能挑另外两首印象比较深刻的。

第一首是《鱼》 这首歌曾经单曲循环过一段时间,好像是在大二时情绪低落的阶段。渴求自由,眷恋太阳,不愿意被捆绑但也害怕被抛弃。骨子里有着复杂的矛盾体,温柔的人也同时带着刚强。

曾经狂奔舞蹈贪婪的说话/随着冷的湿的心腐化/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让他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的不像话/原谅我飞/曾经眷恋太阳

当时听的时候挺压抑的,觉得和《旅行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风格。不知道为什么陈老师把歌名取作《鱼》,大胆联系歌词猜测一下,就是一条在岸上的鱼苟延残喘拼命挣扎的样子吧,一条眷恋太阳的鱼在离开活下去的生存环境之后的痛苦无奈,一条寻求不计代价的勇敢怀抱的鱼的无助。

第二首是《流浪者之歌》(Gypsy in Memory)
这首歌第一次听是去年暑假。忘了在哪首歌的评论下面看到的,但由于对旋律不是很感冒,所以之后就没怎么听了。不过MV确实可以看看。就和很多日剧一样,会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多样化,抛却偏见和歧视,去接受和包容异类——这是世界该有的温柔。

你是南国来的孩子

第一次听说张悬是因为她的那首 《宝贝》,据说这是她13岁因为和妈妈吵架写下的歌(音乐才女啊)。旋律歌词都很简单,听起来非常愉悦,是让人一听心情就会变好的歌。
不过今天想说的是她的另两首歌曲, 《南国的孩子》《关于我爱你》。

大一的时候初听《南国的孩子》,在夜深人静的塑胶跑道上奔跑。被张悬清澈而深邃的声音打动,和《宝贝》那种感觉有不一样。今天重听好像感觉又有所不同,可能是太久没听这一类的民谣了?

当时很喜欢其中的两句歌词:

你握有誓言般的梦想/即不能停止流浪/流浪

听张悬的歌很多时候会变得很平和,仿佛脱离尘世,“与世无争”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吧。潇洒不羁,骄傲沉默,有冷峻也有狂热。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失去的都是人生

这两句大概是《关于我爱你》里最出名的歌词了。其实整首歌的歌词都很耐人寻味,虽然写歌的人也许没有上升到什么哲学境界——就像写《董小姐》的宋冬野回答知乎上的问题说“我只是随便这么一写,你们别想太多了”,也像蒋方舟做高中语文试卷上拿自己写的文出的阅读理解题得不了几分一样。听歌的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经历的都不一样,听这首歌的感受也一定不尽相同。

就再贴几句歌词吧:

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你拥抱的并不总是也拥抱你/而我想说的谁也不可惜/去挥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我所有的何方何必何其荣幸/在必须发现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至少你可以说/我懂活着的最寂寞/当你不遗忘也不想曾经/我爱你

啊对了,张悬原名是焦安溥。还有好多她的歌值得鉴赏,不过现在民谣听得不多了,等有时间可以慢慢品味。

本来还要写最喜欢的台湾独立乐队苏打绿的,但是可能篇幅会有点多了,下次再详细写写才子吴青峰。

新社养成异闻录(二)

发表于 2017-03-14

学院研究生复试的日子。

最近一楼不知道在搞什么装潢,全是木板切割机的噪音。停在几十米外的自行车车座上也全是木屑。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寝室、食堂、学院间来回往返,真正过上了三点一线的日子。有时候会逃离实验室逃离学院,去到图书馆或者西区大草坪呼吸一下不一样的空气,晒晒伴着春风和花香的阳光。

啊可舒服啦。

(好像偏题了)

一个还有两周就要毕业的师哥在office里说看到药分所有好多人在面试,大概三十几个吧,整条走廊都是人。

一个无比耿直的师姐大笑说,哈哈哈又有好多人要入坑了。

(微笑摊手)

之前也是从这个师姐嘴里听说,药剂所之前有一对师哥师姐毕业了之后去医院药房发药了——可不是,研究生毕业了都只能去发药,本科生出去能干吗?卖药大概是最多选择咯。虽说药房发药也不是啥不好的工作,听说工资也有八千左右,听起来可算是轻松加多金的工作了?还稳定,这不就跟公务员一样样的嘛。然后又说,可是啊一个男的去药房发药,可就觉得没前途没颜面。那还有男的去做幼儿教师,去当护士呢。

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全看个人追求和自我选择。至于要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说法,那也是得看这个人够不够要面子了吧。

这学期实验室新来了好多人,不光是多了一个类似于助理研究员的老师——主要管理实验器材、实验经费等,还要帮着上头检查研究生们的实验记录什么的,还多了几个外校保研过来的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所以呢,办公室自然也就没有做毕设的本科生的位置了。说实话,没有安排位置更好,更自由,不用心惊胆战的,哪天想翘班了还得担心老师会不会突然杀进办公室查看位置上有没有人。

另一个三月毕业的师姐今天在问学校发不发这个月的工资的,然后另一个同时就要毕业的师姐说最后一个月应该没有了吧,又说到导师总是好几个月都不给钱的事情。呵,可不是嘛。读研阶段能拿多少工资啊(虽然李克强总理已经在提出改革方案了可是这不还是得看导师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啊)

办公室里阴盛阳衰,基本全是师姐。说句刻薄点的话,有几个师姐除了年龄大一点之外真没觉得在逻辑思维和科研能力上有什么提高。上学期有两个师姐被导师在办公室当众“教育”了一番,感觉真是摸不清头脑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也真不知道自己读了个研究生学位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搞科研就是查文献参考别人的模型,然后确定自己的方案,随后进行实验验证(当然这里的实验最少是三次最多是无穷多次)不断重复,运气好的可能就成功了,点背的大概就死在胡同里出不来了。

昨天听耿直师哥汇报搜罗文献的情况,他说,“我看了一下没几篇我感兴趣的”。(偷笑)暗自想着,这不就是实话嘛。你那个肝细胞是什么蓝图那个癌症有几条通路,还有细胞自噬分子测序什么的,说实话并不能成功引起大部分的注意。所以组会也好Journal Club也罢能认认真真坚持听到最后的人真没几个。

说了这么多是废话也好是呓语也罢,只是有时候会想,读一个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对自身的成长到底有多大意义。当然了,这个成长一定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不读研究生照样也能混得好,甚至会比一些研究生有更强的能力。可是社会上这种招聘要求学历研究生以上是否有失偏颇。难道说研究生比本科生多看了几篇文献多做了两年实验多写了几份实验报告就更有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技能了?还真不一定吧。

唉写不下去了。总之自己也是处在迷茫期吧。虽然已经找到工作,但还有犹豫要不要签offer。就像之前和一个学妹聊起来,虽然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但也确实不明确自己真正擅长的或者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会不会一旦进入了另一个领域,以为自己会喜欢会做好的反而也一样没能力。这或许也是我当年没有转专业的理由之一。

好在思前想后倒是终于对自己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些,也渐渐想清楚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在斟酌选项到作出决策的过程中,谁也无法预言这次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是非判断都是在之后看到结果了才下的结论,就像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总有几个不确定的,但还是瞎蒙乱凑或者仔细衡量过之后,终于还是得选出一个答案。只有在交卷了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而此时便再也没有修改的机会了——这就是“时间不可逆,未来不可测”的残酷性和现实性。

另外,关于求职的一些想法:
虽然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的一个谬论是“如果遍地都是金子的话,那么就毫无差别了”。所以金子得放在土里才会发光。还有一点,万一人家想要的不是金子而是银子或者铜钱呢?

求职过程中,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感受。虽然985、211高校这样的名牌拿到人才市场去必然是有优势的,但是依然会有很多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其实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对想要找的工作没有目标或者高不成低不就——容易拿到的offer就会疑惑诶这真的就是我想要的工作吗,自己心心念念想去的岗位则是没办法胜任。所以就容易造成一批名校毕业生哭着喊着说自己找不到工作,然后遭受到普通大学毕业生的鄙夷和嘲笑——因为他们会觉得你们名牌大学毕业的还愁找工作的事?拜托连我都找到工作了好吗!

(微笑摊手)

去年去某教育机构面试的时候,有同校的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同学,表示和我深有同感。就发现有一些小公司反而不太想要这些名校毕业生,一个是名校出来的学生总是自视甚高要求的起薪就高,二来是名校学生能力强指不定哪天就卷钱跳槽卷铺盖走人了。

所以就会在想,求职的时候还是最看重你应征的职位和自己的能力的匹配度是多少——就和相亲时看两个人各方面的匹配度一样。

唉。一个一个一个人,谁比谁容易。

新社养成异闻录(一)

发表于 2017-03-04

一个飘着小雨的周六。换上新买的正装的他在寝室楼下的镜子里看了看自己,随手拍了张照片,想着应该要mark一下吧——第一次穿正装也是第一次求职面试。

打车到了目的地。看到不少穿着正装的,比起他们来,自己好像稚嫩得多了。他这么想着,可是还是往前走了,到都到了哪能临阵逃脱啊。简直笑话。电梯里和一个女生搭讪,原来是同校的。他观察到了女生因为技术不太行而超级明显的双眼皮贴。所以大家面试都会化妆吗。

面试开始的前几分钟,大厅里堆满了人。HRs手上拿着长长的的面试者list,大家似乎已经按照姓的开头字母顺序分好了组。写好自己的名牌后,就按分好的组进入了面试的房间。

Start。一轮自我介绍下来,同组的基本都是研究生,他想,果然只能是来体验一下了。但又想,有的研究生也不一定能说会道,虽然这种无领导小组面试比的难道不是谁更会讲话吗。组里还有一个海归,看起来蛮成熟,仿佛已经是历经职场多年的女司机。另外有两个都留着披肩长发的女生,一个主动做起了leader,另一个则想扮演time keeper的角色。对面和自己同校的学长成了coordinator。他想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的。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还是略有点紧张。虽然有提出不一样的idea,但之后还是火候欠佳。一边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发言,一边又在心里暗暗佩服同组选手的口才。就当是打酱油来友情参赛了吧。

回校的时候和同组的学长拼了车。聊起来才发现原来他是医学院的研究生,但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说起实验室的枯燥烦闷,基础研究的无意义感,真是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即视感。

后来,同组的人进二面的果然也就是那几个发言比较多的人。虽然经过之后几轮面试,最终拿到offer的好像只有一个还是都没有。

毕竟大公司。


-你平常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

-如果我们把你安排到车间去,你接受吗?

-……

-我们公司要搬到德清去,你是怎么个打算?

-……

-你有什么问题吗?

-……

-工资的话,本科生起薪是3500

-……

“???以后薪酬面议的公司都直接pass吧。”他和一起去面试的小伙伴调侃道。


-为什么最早能到岗时间是4月份?

-因为还在做毕设,没办法每天过来实习。(其实4月份也不行的吧,他心想)

-嗯我们还是希望最好每天都能过来,这样学习成长起来也快,到正式入岗的时候就能独立完成工作了。我们挺欢迎你加入我们公司的,我们这里也有好多你的学长学姐,或者你什么时候可以出来实习了再联系我好了。

-(微笑.jpg)


-Did you study English?

-No.

-No? You didn’t study English?

-Ah, my major is not English.

-Oh, what did you study?

-Pharmacy.

-So you don’t want to work in pharmacy?

-……

-Your major is pharmacy or chemist? Pharmacy is not selling medicine but doing experiments?

So,老外眼中的Pharmacy专业就是卖药的啊。


太阳快落山了。一天结束了。他跑着赶上了公车。人很多的公车。戴上耳机继续单曲循环那首歌。

到站了。戴上口罩下了车。边走边想。

五险一金具体是什么还没弄明白嘞。

拿到工资的话要给妈妈换一部手机。

僕らどこへでも行けると 我們為了在世間一往無前

調子のいいことでも言おう 說著不著邊際的妄語

君が笑ってくれたなら 你若會心一笑

もうけもんだもうけもんさ 得之三生有幸

僕ら何にでもなれると 我們為了能飾演任何角色

とびっもりの嘘でも言おう 說著荒誕不經的謊言

君が呆れてくれるなら 你若不知所措

もうけもんだもうけもんさ 得之三生有幸

(未完待续)

2017一月记

发表于 2017-02-01

二月快乐。

早上醒过来看到wechat上聊天窗口的日期变成了“17/1/31”。就猛然发现,啊,已经到二月份了。

原来我们就是在这样一天又一天中送走了岁月。

要说一月份有什么变化吗。没有。每天每天好像在重复一样的生活。虽然春节的气氛还没过,还在走亲访友,但是在这之外,真的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但其实又有很多事情可以干。

看书。刷剧。看电影。看各种各样的综艺。写东西。听音乐。旅行。

唯独没有聊天。

好像确实有点习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自己。我不知道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算是好是坏,人都说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可是现在的自己好像一点也不想要这样的升值期。我不知道我看再多书刷再多剧我的人生会有多大的改变,更不知道自己听那么多歌又有什么用。

很想和人交流又害怕和人交流。于是就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和别人发生联系。

就像现在在敲下这篇东西的同时听着梁静茹的《勇气》。很想和他聊天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想和他分享我在听的歌可是再也没有那样的courage。害怕再次被拒绝,害怕两条线相交后会越离越远。大概这就是现在的自己和当初的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吧。

初恋的你喜欢听情未了。还能有初恋时候的勇气吗。还能有当初向男神告白那样的勇气吗。你是否还有勇气打开自己的心门或者去叩问别人的心门呢。

好难好难。

是怎么样才可以确定对方是自己的唯一呢。是怎么样才能相信自己现在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呢。是怎么样才能够努力接近那个所谓正确的决定呢。

怎么样是心动的感觉呢。怎么样是爱上一个人了呢。

如果时不时会想到他一点小事就能联想到他所以他就是特殊的存在了吧。

好犹豫好犹豫。

结尾吧。

二月

一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部剧/动漫

晓松奇谈 康熙来了

不知道写了点什么,而且已经写不下去了。

就这样吧。

除夕快乐 鸡年大吉

发表于 2017-01-27

啊哈除夕快乐

说起来今年的除夕好像和往年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偏偏又长了一岁的事实告诉我,真的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要说我虚岁24了呢捂脸哭)。记得小的时候很喜欢过年,而现在倒真的没有那么多期待了呢。可是生活的仪式感一如既往,就好像结婚需要婚礼,人死了需要葬礼,毕业了还有毕业典礼。大概人的一生确实也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仪式中慢慢成长,慢慢告别,慢慢走向明天的吧。

岁月呐。

另一个特殊的点大概是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可能就此告别学生时代成为新社会人。真的有做好成为出色的大人的准备吗。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免不了怀念起过去。虽然知道再怀念也回不到从前了。这几天的朋友圈常见有人发和朋友们聚会的合照,昔日好友,时隔几年再次重聚,真也是情意深重。大概是自己本也就不擅长经营友谊,或者是自己本就不喜欢和别人太过交心,所以其实毕业之后好像也从来没有主动再和旧日好友相约。毕业时说的“要常联系哦”也并没有实现,渐渐的,也便习惯一个人了吧。

不过还好,不常觉得孤单。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就听听音乐看看书刷刷剧,写点东西。想起朋友的时候就送上个祝福,寒暄几句,倒也不会觉得太尴尬或是陌生。

关于感情这一块,到现在依然算是空白吧。前几天爷爷半打趣地说,“大学毕业就应该带个人回来了啊。”我尴尬地一笑,表示我也很无奈啊。可是我又没放弃,我想,一定有人在不远处等着我,我会跑着去见你的。

我相信你正在与我相遇的路上马不停蹄/所以当我拥抱整个世界的孤寂/也像拥抱着你/我不介意你慢动作/也不介意这次先擦肩而过/某天我们总会遇到对方然后说/原来 是你噢(好巧噢)/我不介意你慢动作/也不介意这次先擦肩而过/某天你会发现灯火阑珊处的我/等了你 好久噢

有些事情是一下子会想通的。可能就那么一瞬间吧。所以千万别把自己锁住让自己钻进牛角尖——我想很多抑郁症患者或者自杀轻生的人也就在那么一瞬间被打败了吧。所以更多时候我很感谢自己一直有着神奇的力量,一种自愈的力量吧。在音乐、文字或者电影、剧当中,就可以重新活过来,寻找下一个希望。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矫情,可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可没有资格乱作评价哦。在床上躺着四目无神地望着天花板眼泪就这么从眼角滑下来的时候你们有过吗。因为被人背叛抛弃半夜4点多依然睡不着觉在床上哭得泣不成声的时候你们有过吗。一个人晚上10点多在上海街头徘徊的时候你们有过吗。突然就想起田馥甄《my love》中的歌词:

如果你被他伤得很痛/请感谢他好心折磨/如果你对他感到愧疚/请感谢他慷慨泪流/在我们相遇相爱之前/多亏有他让你成熟/如果你现在孤独寂寞/请感谢这美丽等候/如果你还在为爱犯错/请感谢还没找到我/要走完每个曲折路口/我们才懂爱是什么/如果庆幸我值得拥有/请感谢我被放弃过/如果欣赏我坚强温柔/请感谢那珍贵伤口/在我们相遇相爱之后/遗憾都会变成收获/当我们终于紧紧相拥/所有苦难会甜美结果/我们就耐心漂流/爱会来的 在对的时候

感觉真是相信爱情,真爱至上的一剂正能量呢哈哈哈。

好啦。差不多就结尾吧。

前几天三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看到里面的柯震东、陈妍希,恍如隔世。如今柯震东因为涉毒被大陆封杀,暑假里爆出来的一张他的近照,样子已不堪入目,25岁的年纪仿佛五十几的大叔,历尽沧桑。而陈妍希,这个当年被大家当成“初恋女神”的沈佳宜现在也已成为人妻,很多人的青春也就这么结束了吧。

那么又说道“青春”这个词了。好气啊。写来写去又回到这个最近被我写烂的词。“青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有答案吧。就和爱情一样。就和人生一样。每个人的青春其实都不一样吧,有的人可以幸运地在青春里遇到相伴一生的人,而有人却只能靠书本靠右手度过整个青春。有的人的青春是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林宥嘉,而有的人的青春是初音未来灌篮高手鲁鲁修魔兽世界梦幻西游。是谁规定大家的青春要是一个模样呢。又是谁说每个人都要穿相同的衣服见同样的发型走同样的路呢。

也许小学中学的我们是多半是同样的。可是大学呢大学之后呢。本就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决定啊。所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重要啊。

好吧不知不觉又扯了这么多。我好像一写起来就容易长篇大论还很啰嗦思绪乱套语无伦次呢。应该学学海明威的less is more的。

昨天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拍的大学学位照片出来了。离毕业又近了一步呢。看着大学被录取时的照片和下面的学位照片,因为重新剪回了短发,所以好像这几年自己倒是基本没什么变化。事实上也是经历了一些,成长了不少吧。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说,除夕快乐。鸡年有好运吧。

已经拿到offer的还没拿到的都努力向前走。

有伴的好好珍惜没伴的愿会碰到对的人。

最最最重要的 祝愿健康平安快乐

贴上《壁花少年》的独白:

We can be heroes.Just for one day.I’ve been trying hard to not to be a loser.I am trying to participate and thinking about love.

I know these will all be stories someday.And our pictures will become old photographs.And we’ll all become somebody’s mom or dad.But right now,these moments are not stories.This is happening.I am here.We are infinite.

2017の3w

发表于 2017-01-27

嗯又到了一週總結的時候。

日子也真是快耶。昨天是小年,再一週也就是除夕了。

昨天結束了畢設期間的本學期最後一波實驗,第一次留在學校度過小年(應該也是最後一次)。宿舍樓外的爆竹聲讓這年味更濃了一些,確實想回家了呢。雖然其實回家了也不知道要幹點什麼。

有時候會站在寢室陽台上往外望,注視著曾經的心上人住的地方,心裡在想,這個時候的他會在做什麼呢。可是啊這樣的幻想也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呢。所以就乾脆一點,就徹底放棄,就果斷離開。討厭優柔寡斷和重蹈覆轍。我很喜歡這樣帥氣瀟灑的自己。好酷喔。

說是這麼說,要忘記可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呢。就像那天早上我看到長得很像他的背影,心裡又被激起了千層浪。然後一整天恍恍惚惚時時刻刻都在想他。人啊真是奇怪。愛情也真的是種好複雜的感情呢。

好了不想那麼多,過去的就留在過去,感情的事還是隨緣吧。只是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失去“去愛和接受被愛”的勇氣吧。

今天是年前實習的最後一天,早上坐公交車來到工作地,其實也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於是就開始聽蘇打綠的歌,聽整張《冬 未了》,看完所有歌詞,嘆服於青峰的文字功底,真不愧為中文系才子。於是下定決心要看很多很多書。:)

喔對了昨天晚上三刷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算是對青春的緬懷吧。也很想念柯震東了呢。

未來的日子會是什麼樣子呢。做下離開原始軌道的決定,彷彿未來有無限種可能性。可是也確實還得再選擇一條自己無比熱愛的並且有信心能一直走下去的道路,然後不斷地去努力,或者更加拼命地去努力。

相信明天會更好。

提前送上春節快樂。

告白与告别

发表于 2017-01-22

告别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告别——告别日升月沉、朝云晚霞,告别过期的情话、逝去的恋人。而告白更像是人类几经进化才能拥有的举动,因为爱既是软肋也是铠甲,押上所有好的坏的,去赌对方能听自己说完。
——韩寒《告白和告别哪一样更需要勇气》

image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想起来曾经看到过的关于“告白与告别”的这段话,于是上网去搜,还以为是出自《告白与告别》这本书。结果看完了一整本却发现这本书完全是韩寒为记录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而出的。然后就二刷了这部两年前暑假出的电影。

记得第一次看完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什么感触,大概也是因为韩寒才去看的。这种作家跨行当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反正总是有褒有贬。电影行家们嫌弃这些三流导演们不懂拍电影的节奏啦情节啦构思啦,而粉丝们为了情怀为了卡司为了自己的青春无论如何还是会买账。但是,比起郭敬明、张嘉佳等,韩寒从作家转型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吧。至少这部《后会无期》在豆瓣的评分有7.2分。

关于韩寒这个人,说实在我了解也不是很多。知道的是他和郭敬明同从当年“新概念”大赛出名(虽然后来两个人好像走了不一样的路,网上也常有他俩是宿敌的传言),知道他除了写书还爱玩赛车(这点真的好酷顺便想到林志颖hhh),还知道他在微博上被称为“国民岳父”(因为他女儿小野的关系)。他的书没看过几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我所理解的生活》就这两本吧。哦还有今天刚看完的《告白与告别》(这感觉根本不能叫书啊= =)

其他还有听过的《他的国》《一座城池》《三重门》,以及当年的获奖作品《杯中窥人》,还有一篇什么给忘记了,因为表哥的关系,家里好像有一本当年“新概念”获奖作文选集。

说起韩寒,似乎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桀骜不驯、叛逆、不和世俗同流合污之类的形容词,也是蛮多少年(or少女?)崇拜的偶像。尽管这些年他都不怎么写书了,好像也开始承认自己慢慢地变得商业化了(那毕竟人家也要赚钱养家嘛),可是他依然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吧,还是在完成自己的梦想吧——拍电影是他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所以当听说今年又有一部韩寒的电影要上映的时候,我想我是毫不犹豫会去买票看的。

再说回《后会无期》。说实话这确实不能算一部很有情节的好电影,虽然里面的经典语录在当年也是火了一把,什么“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等等这些,但是第二次看还是觉得故事性很差、几位主演的演技也平平而已(尤其是钟汉良的国语有点受不了啊)。反倒是里面有几个画面从摄影的角度讲挺不错的,以及电影原声带还是值得赞赏。

终于说到这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朴树的《平凡之路》,还有翻唱自Skeeter Davis的《The end of the world》的《后会无期》,万晓利版本的《女儿情》,包括电影里陈柏霖演的那个老师边听边翻译歌词的那首英文歌《Que Sera,Sera(Whatever Will Be,Will Be)》都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的最后,大家都各自上路,好像没有结局但其实已经是结局。一个“水煮青蛙”的实验仿佛在告诫我们,有时候在现实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无奈和无能。最后的最后,是这么说的:告别的时候,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也许看的是最后一眼,说的是最后一句。

就算“你有着我所有的联系方式”可能也是“后会无期”了呢。

唉,人来人往,人间日常。必须学会,承受离开。

你要去哪 via via

谜一样的 沉默着的

愿今生长相随

2017の2w

发表于 2017-01-16

本来应该前天就发的文。

周末大表哥成婚,是个好日子。昨天晚上在饭店里看到新娘的父亲挽着新娘的手走上红地毯的时候,瞬间就泪目了。我想等到我出嫁的那一天一定会哭的吧。

想到民國時候的結婚誓詞:

兩姓聯姻 一堂締約 良緣永結 匹配同稱 看此日桃花灼灼 宜室宜家 卜他年瓜瓞綿綿 爾昌爾熾 謹以白頭之約 書向紅箋 好將紅葉之盟 載明鴛譜 此證

回想自己的感情經歷,好像是在暗戀、表白失敗以及拒絕別人中度過的。要說有談過真正的戀愛嗎。似乎沒有。所以從來也就沒有奢望過什麽吧。羡慕別的女生可以很輕易地獲得幸福,也羡慕那些兩情相悅的或者懂得把握timing的人們吧。於愛情這個命題,確實無從說起。不過還是要一如既往地相信愛情,相信直覺。就像從沒受過傷,從沒失望過。“但願我可以成長 完全憑直覺尋對象”

唉有點寫不下去了誒。第二周好像沒發生什麽印象深刻的事情。只知道該放寒假的都已經放寒假了,而貴專業的大四狗還都在實驗室做畢設。說多了都是淚。

好吧,這一周又是新的開始。重點!離回家日子不遠了!敲黑板!!!

還有就是實習和畢設一起做是真的有點小累啊。所幸上周的扁桃體上火基本沒事了。開心。

寒假要去臺灣好像還得花一筆錢,所以最近應該要吃個土啊。

何況還入了輛雲馬C1智行車。

唔。少一點雜念多一些專注。得不到的就不要糾結不要強求。勇敢地認真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吧。

:)

2w in 2017

M 食夢者 D 戀愛世紀 B 追憶逝水年華

2017の1w1w

发表于 2017-01-08

想了想应该把这种例行的一周总结发到哪里好,朋友圈基本不发长文,空间日志也基本不写了说实话现在连空间也不用了。其他平台没什么认识的人(虽然这个博客也是刚刚建起来应该也没人会来看

当初也有开过微信公众号的,不过后来觉得那个发文好麻烦啊,还得排版还要选封面图,还得扫二维码。于是就弃用了。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十分简洁的个人博客。往后有时间会继续完善它的功能的啦。

时间从不会因为你的生活怎么样而改变,不要奢求地球停止转动。人们或热闹或寂寞地度过跨年夜之后,一切其实依旧照常前行。2017的第一周过去了。

或许是平淡的生活需要些许波动,需要所谓的“仪式感”。所以有了每年例行的跨年夜,所以有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当然我从不否认也从不抗拒这种生活的“仪式感”,因为确实它们于我于很多人而言是有意义的。

在跨年夜晚上许了几个小心愿,算是对2016的告别以及对2017的期许。不敢说愿望许了就能实现,但至少还留个念想。有好多事情需要努力完成,但也确实有些事情无可奈何。可还是得向前走啊。

2017的第一周。一个人坐车跑到了舟山校区看了看,去到才发现还有好多设施没有完工,而且由于放假校园里基本没有人影。校区确实大,比紫金港还大吧,而且空旷、冷清。在回程的火车上,看到了好多形形色色的人,也想了很多事情,关于未来,关于感情,关于自己应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周旋。

说到“周旋”这个词,那么就得想起最近看到的汪曾祺老先生曾在书中引用过的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原文出自《世说新语》(又一次折服于古汉语的魅力)。认真想了想,这句话可真是让人服气啊。很欣赏这样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不想变得圆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感觉就是逊毙了啊。“知世故而不世故”真是最最天真善良又真诚坦率吧。

后来又开始正常的毕设工作。雾霾再次笼罩了杭城,严重到我在傍晚从学院回寝室的路上都看不清前方。(为身处北京的小伙伴默哀三秒钟)好在第二天就下起了雨,虽然下雨天不方便,但空气总算是好了一点。可是扁桃体被急火攻得红肿发炎,到今天都没有好转。OTZ(多喝热水吧

嗯,关于个人感情状态和工作方面,就不多讲了。感觉自己开始慢慢学会自愈,也渐渐对一些事情看得不是那么重要。大概还是有成长吧。失去和得到一样都是成长必须经历的啊。工作方面,总算也是有点苗头了,很开心,是自己做的选择,不后悔。当然,未来还是很有可能再回学校念几年书的啦。毕竟梦想那么大,我还是很渺小啊。

1w in 2017

M 南极料理人
D 恋爱世纪
B 追忆逝水年华

1…345
Jamilee

Jamilee

scrisse.amo.visse

47 日志
14 标签
© 2019 Jamilee
由 Hexo 强力驱动
主题 - NexT.Muse
��վ�ܷ�����     ���ǵ���������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