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题目的时候想了想,应该给今天要写的几个台湾音乐人怎么样的修饰词,温柔又刚烈的,独立而自我的,清新脱俗却也暗黑深刻的。最后决定说用“伪小清新”来概括之。
台湾这座小岛在蛮多时候被看作“小清新”的发源地和聚集处,它所孕育出来的一些独立唱作音乐人身上似乎天然带着那种气息,带着海水的碧蓝、海风的潇洒以及海浪的不羁。
刚听说这些人的时候,正是以“小清新”为代表而为大多数人所知。再后来,去听更多他们的歌的时候,就会渐渐发现,“小清新”只是他们全部作品的一小部分而已,有更多才华是被藏在那些没有被大众熟知的歌曲里——其实这样蛮好,防止烂大街。
旅行的意义
机智的人已经知道我要说谁了。对啦就是陈老师陈绮贞阿姨——虽然依然唱着娃娃音的歌曲,但人家真的已经四十多岁了啦。这是听的第一首她的歌,大概是在高中音乐课考试上一个同样带点娃娃音的女生唱了这首歌后去找来原唱听。
后来有去学吉他的想法多半原因也是这首歌。因为这首歌的前奏的吉他旋律就很抓耳了啊,就像真的坐上去旅行的火车,那种绿皮火车,长长的铁轨,一节节车厢,蓝天白云,诗与远方。(噗哈哈哈
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你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分心/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这首歌确实可以算作“小清新”的代表,可能也能算民谣届的一股清流了。但是,陈老师也有暗黑和丧的一面。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过她全部的歌,只能挑另外两首印象比较深刻的。
第一首是《鱼》 这首歌曾经单曲循环过一段时间,好像是在大二时情绪低落的阶段。渴求自由,眷恋太阳,不愿意被捆绑但也害怕被抛弃。骨子里有着复杂的矛盾体,温柔的人也同时带着刚强。
曾经狂奔舞蹈贪婪的说话/随着冷的湿的心腐化/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让他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的不像话/原谅我飞/曾经眷恋太阳
当时听的时候挺压抑的,觉得和《旅行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风格。不知道为什么陈老师把歌名取作《鱼》,大胆联系歌词猜测一下,就是一条在岸上的鱼苟延残喘拼命挣扎的样子吧,一条眷恋太阳的鱼在离开活下去的生存环境之后的痛苦无奈,一条寻求不计代价的勇敢怀抱的鱼的无助。
第二首是《流浪者之歌》(Gypsy in Memory)
这首歌第一次听是去年暑假。忘了在哪首歌的评论下面看到的,但由于对旋律不是很感冒,所以之后就没怎么听了。不过MV确实可以看看。就和很多日剧一样,会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多样化,抛却偏见和歧视,去接受和包容异类——这是世界该有的温柔。
你是南国来的孩子
第一次听说张悬是因为她的那首 《宝贝》,据说这是她13岁因为和妈妈吵架写下的歌(音乐才女啊)。旋律歌词都很简单,听起来非常愉悦,是让人一听心情就会变好的歌。
不过今天想说的是她的另两首歌曲, 《南国的孩子》《关于我爱你》。
大一的时候初听《南国的孩子》,在夜深人静的塑胶跑道上奔跑。被张悬清澈而深邃的声音打动,和《宝贝》那种感觉有不一样。今天重听好像感觉又有所不同,可能是太久没听这一类的民谣了?
当时很喜欢其中的两句歌词:
你握有誓言般的梦想/即不能停止流浪/流浪
听张悬的歌很多时候会变得很平和,仿佛脱离尘世,“与世无争”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吧。潇洒不羁,骄傲沉默,有冷峻也有狂热。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失去的都是人生
这两句大概是《关于我爱你》里最出名的歌词了。其实整首歌的歌词都很耐人寻味,虽然写歌的人也许没有上升到什么哲学境界——就像写《董小姐》的宋冬野回答知乎上的问题说“我只是随便这么一写,你们别想太多了”,也像蒋方舟做高中语文试卷上拿自己写的文出的阅读理解题得不了几分一样。听歌的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经历的都不一样,听这首歌的感受也一定不尽相同。
就再贴几句歌词吧:
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你拥抱的并不总是也拥抱你/而我想说的谁也不可惜/去挥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我所有的何方何必何其荣幸/在必须发现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至少你可以说/我懂活着的最寂寞/当你不遗忘也不想曾经/我爱你
啊对了,张悬原名是焦安溥。还有好多她的歌值得鉴赏,不过现在民谣听得不多了,等有时间可以慢慢品味。
本来还要写最喜欢的台湾独立乐队苏打绿的,但是可能篇幅会有点多了,下次再详细写写才子吴青峰。